交流充电桩主板的核心技术有哪些?
这个问题问到了
交流充电桩主板的 “技术心脏”,非常关键!
交流充电桩主板的核心技术围绕
安全控制、精准计量、智能交互、环境适应四大维度展开,具体可拆解为
六大核心模块。
安全是充电桩的首要要求,主板通过硬件电路与软件算法双重防护实现风险管控,核心包括:
多维度故障保护:覆盖过流、过压、过温、欠压、漏电五大核心场景,例如过流时通过硬件熔断 + 软件跳闸双重切断供电,过温时触发风扇启停或停机保护。
新国标合规设计:强制适配 GB/T 18487.1 要求的B 型 RCD 漏电保护(相比 A 型可检测直流漏电,更适配新能源汽车),以及 PE 断线检测、绝缘监测功能,避免人员触电风险。
防雷与 EMC 抗干扰:主板内置防雷击模块(通常满足 IEC 61000-4-5 标准),同时通过 PCB 布局优化、屏蔽接地设计,抵抗电网波动和外界电磁干扰,避免误触发故障。
计量精度直接关系用户与运营商利益,核心技术聚焦 “精准” 与 “防篡改”:
高精度计量芯片:采用专用计量芯片(如 TI 的 INA226、ADI 的 ADE7758),计量精度需达到0.5 级(即误差≤±0.5%),支持对电压、电流、功率、电能的实时采集。
防篡改设计:通过硬件加密芯片(如国密 SM4 芯片)存储计量数据,同时软件禁止非授权修改参数,满足新国标 GB/T 28569 对 “计量数据不可篡改” 的要求。
动态补偿算法:针对不同充电功率(如 1kW-7kW)和电网电压波动,通过算法补偿误差,确保轻载、重载场景下均保持高精度。
主板需与车载 BMS(电池管理系统)协同,精准控制充电过程,核心包括:
PWM 调制与功率控制:通过PWM(脉冲宽度调制) 技术调节输出电压、电流,匹配车载 BMS 需求(如根据电池 SOC 调整充电功率),避免电池过充。
通信协议兼容:支持 GB/T 27930-2015(中国国标)、CCS(国际标准)等协议,实现与不同品牌车型的 BMS 通信,获取电池温度、SOC 等数据,动态调整充电策略。
充电流程管理:内置标准化充电流程(如预充、恒流、恒压、浮充阶段),自动判断充电完成或异常(如电池故障),触发停机或报警。
现代充电桩需接入云端平台,主板的通信技术决定运营效率,核心包括:
多模块通信支持:内置4G/5G、以太网、LoRa等通信模块(根据场景选择),实现与云端平台的实时数据交互(如上传充电记录、接收远程指令)。
OTA 远程升级:支持通过云端对主板软件进行远程升级,无需现场拆机即可更新功能(如新增充电协议、优化故障算法),降低运维成本。
本地交互接口:提供 RS485、CAN 总线接口,可连接充电桩显示屏、读卡器、扫码模块,实现本地操作(如刷卡充电、扫码启动)。
交流充电桩多安装在户外,
主板需抵抗温湿度、粉尘等恶劣环境,核心技术包括:
宽温设计:元器件选型需满足 **-30℃~70℃** 工作温度范围(北方严寒地区可能需 - 40℃低温适配),同时通过 PCB 热设计(如铜皮散热、散热孔布局)降低局部温升。
三防工艺:主板采用 ** conformal coating( conformal coating,涂覆保护)** 工艺(如丙烯酸涂层),防潮、防尘、防腐蚀,适应南方潮湿或沿海盐雾环境。
宽电压输入:支持 AC 180V~264V 宽电网输入,应对农村、老旧小区等电网电压波动场景,避免因电压不稳触发故障。
针对双枪交流桩(如 14kW 双枪桩),主板需实现功率动态分配,核心包括:
负载均衡算法:当双枪同时充电时,主板实时监测电网容量和每枪需求,自动分配功率(如单枪 7kW 或按需调整为 5kW+9kW),避免总功率超配跳闸。
独立回路控制:双枪采用独立控制回路,单枪故障时不影响另一枪使用,提升设备可用性;同时支持 “单枪满功率” 模式(如单枪使用时输出 14kW),灵活适配不同场景。
六大技术模块并非独立,而是相互配合:例如 “通信技术” 上传的充电数据依赖 “计量技术” 的精准采集,“充电机控制技术” 需基于 “安全防护技术” 的故障监测,共同实现 “安全、精准、智能、可靠” 的充电体验。
芯橙科技出品的交流充电桩主板精心打造六大核心模块,模块之间协调合作,主板品质高、安全稳定,欢迎咨询选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