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~深圳市芯橙科技有限公司
语言选择: 中文版 ∷  英文版

新闻中心

交流充电桩控制板做 EMC 测试总不过关,是 PCB 布局没做好还是滤波器件选得不对?有哪些低成本优化方案?

结论先行哈:
90% 的交流桩 EMC 超标都是“PCB 布局 + 接地方式”埋的雷,滤波器件只是最后一道闸门;只要把布局、接地、屏蔽这三处“免费”改好,再花 10 元以内补几个小器件,80% 的案子可一次性降到限值以下,无需重新打板。

一、先定位——30 min 判断是布局问题还是滤波问题
  1. 用频谱仪 + 近场探头扫主板:
    • 30 MHz~200 MHz 出现“包状”宽带 → 地弹/环路辐射 → 布局/接地问题
    • 150 kHz~30 MHz 单点尖峰 → 开关频率谐波 → 滤波/吸收问题
  2. 拔掉输入 EMI 滤波器再测:
    • 辐射下降 <3 dB → 布局是主因
    • 辐射下降 >6 dB → 滤波是主因

二、布局“三板斧”——不花钱,一次性改好
  1. 地平面“一刀两断”
    • 功率地(继电器、MOS 散热片)与信号地(MCU、通信)单点 0 Ω 汇合,距离≤10 mm,避免地环路电流 >100 mA。
  2. 高 dv/dt 区域“包地+打 via 墙”
    • 将 MOS 驱动线缩短至 <20 mm,两侧 1 mm 间距连续包地,每 5 mm 打 0.3 mm via 下地,形成“法拉第桶”
  3. 时钟/通信线“内层+屏蔽”
    • 12 MHz 晶振、CAN、RS-485 全部走内层 3,上下相邻层完整铺地;在 PCB 边缘 2 mm 内打一圈地 via(间距 ≤λ/20,λ=300 MHz 时约 33 mm),切断边缘辐射泄漏

三、滤波“补四件”——BOM 成本 ≤10 元
  1. 输入端 π 型滤波升级
    • 共模电感:100 μH → 220 μH(TDK ACM2012 系列,约 ¥2.5)
    • X2 电容:0.22 µF → 0.47 µF(金属化聚丙烯,约 ¥0.8)
    • Y2 电容:1 nF → 2.2 nF(两只串联,满足 6 kV 脉冲,约 ¥0.6)
      150 kHz-30 MHz 传导段可降 15-20 dB
  2. 直流母线“高频小包”
    • 在整流桥输出正负并 1 µF + 100 nF 陶瓷电容各一只(0603,约 ¥0.2),吸收 MOS 开通尖峰。
  3. 信号线“磁环+TVS”
    • 4 m 以上 CAN/RS-485 线在板端穿 2 孔铁氧体磁环(阻抗 100 Ω@100 MHz,约 ¥0.4);差分对并 5 V 双向 TVS(<1 ns,约 ¥0.3),抑制浪涌与静电
  4. 散热片“高频短路”
    • MOS 散热片与 PCB 地之间焊 0.1 µF 0603 陶瓷电容,形成低阻抗回路,15 MHz 辐射尖峰可降 8-12 dB

四、屏蔽与线束——结构件再利用,零成本
  1. 机壳接缝贴导电泡棉(宽 5 mm,压缩 30%,约 ¥1/m),保证缝隙 <λ/20
  2. 交流输入线、继电器输出线统一改用屏蔽电缆,屏蔽层 360° 压接于金属壳体,形成连续屏蔽体

五、验证——单点整改后立即复测
  • 每改一处,用近场探头记录频谱,确认下降幅度;避免“一锅端”式盲改。
  • 最终全项摸底:辐射、传导、静电、浪涌,保证裕量 ≥6 dB 再送第三方实验室,减少重测费用。

一句话总结

先把“地”搞干净,再把“高 dv/dt”关进笼子,最后花 10 元补滤波——90% 的交流桩 EMC 不过案例都能靠这套“零/低成本组合拳”一次通过。


芯橙科技出品的交流充电桩控制板检测到位,安全稳定,欢迎咨询选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