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国标实施后,交流充电桩控制板需要做哪些改动? 
                    新国标 GB/T 18487.1-2023 实施后,
交流充电桩控制板需围绕
安全防护升级、通信协议优化、电磁兼容强化、认证合规适配四大核心方向进行系统性改造,具体改动可分为以下 7 个维度:
剩余电流检测精度提升
    技术要求:必须升级至Type A+ DC6mA保护方案,同时检测交流漏电流(≤30mA)、平滑直流漏电流  (≥6mA)及脉冲漏电流。
   实现方式:采用高精度电流传感器(如 LEM 霍尔传感器),配合专用检测芯片(如 TI 的 INA240),响应时间需 ≤20ms;新增车端二极管存在性检测功能,通过检测充电枪 CC 引脚电压波动,识别车辆端是否存在反接二极管,防止充电回路异常。
充电枪温度实时监控
绝缘监测与故障响应优化
电路设计:
桩 - 车通信协议强制升级
基础要求:必须支持GB/T 18487.1-2023控制导引电路,CP 信号占空比计算方式调整为:输出功率=占空比×100×220×0.6
(旧国标系数为 0.8,新国标降低功率调节粒度以提升安全性)。
扩展功能:新增充电时序异常检测(如握手超时、数据帧校验失败),支持最多 5 次重传后自动终止充电;
兼容ISO 15118-20协议预留接口,为未来 V2G 功能升级做准备。
桩 - 云通信标准化
数据交互规范:需严格遵循GB/T 35729-2023,充电记录必须包含设备 ID、充电量、起止时间等 23 项核心字段,数据格式采用 JSON-LD 并附加数字签名。
传输协议选型:高频数据(如实时电流 / 电压)使用MQTT over TLS 1.3,确保传输加密与低延迟(≤1 秒);
低频数据(如 OTA 升级)采用HTTPS/2,支持断点续传与流量控制。
传导与辐射骚扰限值加严
测试标准:
整改措施:
充电枪线缆采用双层屏蔽结构(铝箔 + 编织网),屏蔽层单端接地并通过 3m 法电波暗室测试。
传导骚扰(150kHz-30MHz):准峰值≤70dBμV,平均值≤64dBμV(旧标准为 79dBμV/73dBμV);
辐射骚扰(30MHz-1GHz):准峰值≤50dBμV/m,平均值≤44dBμV/m(旧标准为 54dBμV/m/48dBμV/m)。
抗干扰能力提升
功率控制模块升级
继电器改用银氧化镉触点(如欧姆龙 G5V-1-H1-CF),通断寿命从 1 万次提升至 5 万次;
电流互感器精度从 0.5 级升级至 0.2 级(如 LEM LTSR 100-NP),支持 0.1% 满量程分辨率。
器件选型:
冗余设计:增加双路分流器,通过差分放大电路(如 AD8276)实现电流双重采样,确保计量误差≤0.5%。
电源稳定性增强
故障诊断标准化
代码体系:构建三级故障代码(如 1-10-01 表示主控芯片算力不足),兼容 GB/T 24549 与 ISO 15031 标准,支持远程解码与处置指导。
响应机制:紧急故障(如绝缘失效)触发0 级停机,同时切断继电器并发送硬中断信号;
一般故障(如通信模块异常)记录日志并通过 OTA 推送修复指令。
用户体验优化
3C 认证强制要求
电气安全:绝缘电阻≥10MΩ(湿热试验后)、介电强度 1500V AC/1min 无击穿;
环境适应性:-25℃~+40℃高低温循环测试(16 小时 / 循环)、IP54 防护等级认证。
测试项目:
认证流程:2025 年 3 月 1 日起,控制板需随整机通过 CCC 认证,旧版认证证书需在 2025 年 3 月 31 日前完成转换。
兼容性测试规范
V2G 功能接口
计量模块升级空间
分阶段改造
基础合规阶段(2024Q2-Q4):完成安全保护、EMC 整改与协议升级,确保通过 CQC 新国标认证;
功能扩展阶段(2025Q1-Q4):集成 V2G 接口与智能计量功能,对接电网调度平台;
智能化阶段(2026 起):引入 AI 算法实现故障预测与能效优化,支持即插即充(Plug & Charge)。
供应链管理
测试验证体系
通过以上改造,
交流充电桩控制板可全面满足新国标要求,同时为未来 5-10 年的技术升级预留空间,助力充电桩企业在智能化、网联化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。
芯橙科技出品的交流充电桩控制板通过安全防护升级、通信协议优化、电磁兼容强化、认证合规适配四大核心方向进行系统性改造,极大地加强了充电的稳定性、安全性、便捷性,欢迎咨询选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