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~深圳市芯橙科技有限公司
语言选择: 中文版 ∷  英文版

新闻中心

交流充电桩控制板的充电电流电压调节原理是什么?

交流充电桩控制板的充电电流电压调节,核心逻辑是 **“以车载充电机(OBC)需求为核心,通过闭环控制实现电流精准匹配,电压跟随电网并做安全监测”**—— 区别于直流充电桩(自身具备整流模块,可主动调节直流电压 / 电流),交流充电桩仅输出交流电,其电压主要跟随电网电压(如单相 220V、三相 380V),核心调节对象是 “充电电流”,电压调节更多是 “过压 / 欠压保护” 而非主动调压。


一、核心前提:明确交流桩与车载充电机(OBC)的分工


交流充电桩的本质是 “安全的交流电输送装置”,自身不具备整流功能,需依赖车辆自带的车载充电机(OBC) 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给电池充电。因此:
  • 电压特性:交流桩输出电压 ≈ 电网输入电压(如单相 220V±10%、三相 380V±10%),控制板不主动 “调节” 电压,仅监测电压是否在安全范围内(避免过压 / 欠压损坏 OBC)。

  • 电流特性:充电电流的更大值由OBC 的额定能力(如车辆 OBC 更大支持 32A/63A)和充电桩的硬件限制(如接触器额定电流、导线载流能力)共同决定,控制板的核心任务是 “根据 OBC 需求,精准控制输出电流不超过限值”。


二、电流调节的核心原理:“需求交互 + 闭环反馈控制”


控制板通过 “与 OBC 交互获取需求→实时采样电流→对比调整输出” 的闭环逻辑,实现电流精准调节,分为 3 个关键环节:

1. 步:与 OBC 的 “需求协商”—— 确定电流上限

控制板通过国标 GB/T 18487.1 规定的信号接口(CP/PP 信号或 CAN 总线),与 OBC 沟通确定 “更大允许充电电流”,这是调节的基础。
  • 基础交互:CP 信号(控制引导信号)CP 是充电桩与车辆之间的 “物理层沟通信号”,通过PWM(脉冲宽度调制)占空比传递电流等级信息,原理如下:
    1. 充电桩控制板输出 12V 的 CP 信号,通过充电枪的 CP 引脚传输到车辆 OBC;

    2. OBC 根据自身额定电流(如 32A)和电池当前状态(如电池温度、SOC),通过 “下拉电阻” 改变 CP 信号的 PWM 占空比;

    3. 控制板通过采样 CP 信号的占空比,解读 OBC 允许的更大电流(国标规定对应关系如下):

      CP 信号占空比对应更大充电电流应用场景
      5%0A(待机)枪已插但未启动充电
      10%6A小功率充电(如电池低温)
      20%13A常规小功率
      30%20A中等功率
      50%32A单相交流桩主流功率
      70%63A大功率单相 / 三相桩
  • 进阶交互:CAN 总线(智能协商)对于高端车型或支持 “智能充电” 的场景,控制板与 OBC 通过 CAN 总线直接通信,传递更精细的需求:
    • OBC 主动发送 “当前允许更大电流(如 28.5A)、电池 SOC(如 35%)、OBC 温度(如 42℃)” 等数据;

    • 控制板结合自身硬件限制(如桩更大支持 32A),反馈 “最终允许电流(如 28.5A)”,实现更灵活的动态调整(如 OBC 温度升高时,主动降低电流上限)。

2. 第二步:实时电流采样 —— 获取 “实际输出电流”

控制板通过电流传感器(如霍尔电流传感器、分流器)实时监测充电回路的实际电流,作为调节的 “反馈信号”:
  • 采样位置:通常在充电桩的 “输出端母线”(即接触器与充电枪之间的线路),确保采样的是 “实际流入车辆的电流”;

  • 采样精度:电流传感器精度需达到 ±1%(国标要求),避免因采样误差导致电流失控;

  • 采样频率:每秒采样 10-100 次,确保快速响应电流变化(如 OBC 突然降低需求时,能及时调整)。

3. 第三步:闭环控制 —— 对比调整,稳定电流

控制板内置PID 控制器(比例 - 积分 - 微分控制器) 或 “PWM 调节模块”,将 “OBC 需求的目标电流” 与 “传感器采样的实际电流” 进行对比,通过调整 “执行器” 的输出,使实际电流稳定在目标值附近,形成 “闭环反馈”:
  • 执行器:可控硅(SCR)或 IGBT 模块交流桩的电流调节核心执行元件是可控硅(或 IGBT,用于高精度调节),控制板通过改变可控硅的 “导通角”(或 PWM 占空比),控制交流电的 “有效输出电流”:
    1. 实际电流 < 目标电流:控制板增大可控硅导通角(如从 30° 增至 60°),延长交流电每个周期的导通时间,提升有效电流;

    2. 实际电流 > 目标电流:控制板减小导通角(如从 60° 减至 30°),缩短导通时间,降低有效电流;

    3. 实际电流 ≈ 目标电流:保持导通角稳定,使电流波动控制在 ±0.5A 以内(国标要求的电流稳定精度)。

  • 举例:从 20A 调节至 32A 的过程
    1. OBC 通过 CP 信号将占空比调整为 50%,控制板解读 “目标电流 32A”;

    2. 电流传感器采样当前实际电流为 20A,反馈给控制板;

    3. PID 控制器计算 “偏差(32A-20A=12A)”,输出控制信号增大可控硅导通角;

    4. 再次采样实际电流(如 25A),继续调整导通角,直至实际电流稳定在 32A±0.5A 范围内。


三、电压的 “监测与保护”(非主动调节)


如前所述,交流桩输出电压跟随电网电压,控制板不主动调压,但需通过电压传感器实时监测电网输入电压和桩体输出电压,实现 “安全保护”:
  • 过压保护:若电网电压超过额定值 10%(如单相 220V 电网电压>242V),控制板判定 “过压”,立即断开高压接触器,停止充电(避免 OBC 因电压过高烧毁);

  • 欠压保护:若电网电压低于额定值 10%(如单相 220V 电网电压<198V),控制板判定 “欠压”,此时即使 OBC 需求电流正常,低电压也可能导致充电效率骤降或 OBC 异常,因此会降低电流上限或停止充电;

  • 电压平衡(三相桩):对于三相 380V 交流桩,控制板需监测 A、B、C 三相电压的平衡度,若某相电压与其他两相偏差超过 5%(如 A 相 380V、B 相 350V),会判定 “三相不平衡”,停止充电以保护三相 OBC。


四、调节的 “约束条件”(确保安全与合规)


控制板的电流电压调节并非仅跟随 OBC 需求,还需满足多重约束,避免超纲运行:
  1. 硬件额定限制:桩体接触器、导线、电流传感器的额定电流(如 32A/63A)是 “硬上限”,即使 OBC 需求 63A,若桩硬件仅支持 32A,控制板会强制将电流上限设为 32A;

  2. 国标合规要求:GB/T 18487.1 规定 “交流充电电流更大不超过 63A”,控制板内置软件限制,禁止电流超过 63A;

  3. 热保护约束:若充电枪、电缆或控制板温度超过阈值(如枪头温度>60℃),控制板会主动降低电流上限(如从 32A 降至 20A),通过 “降流” 减少发热量,直至温度回归安全范围;

  4. 电网负荷约束:部分智能交流桩支持 “电网互动(V1G)”,若电网后台反馈 “当前负荷过高”,控制板会根据指令降低充电电流(如从 32A 降至 16A),避免加重电网负担。


总结:核心逻辑一句话概括


交流充电桩控制板的电流调节,是 **“以 OBC 需求为目标,通过 CP/CAN 信号获取需求→电流传感器实时采样→PID + 可控硅闭环调整”** 的过程;电压则跟随电网,通过监测实现过压 / 欠压保护,最终实现 “安全、精准、合规” 的交流电输送,本质是 “配合 OBC 完成充电电流的动态匹配”。


芯橙科技出品的交流充电桩控制板安全性高、节能性好、兼容性高、支持市场上99%的品牌、支持多种计费方式,收费简单快捷,欢迎咨询选购!